交通路线
除了價格不是問題之外,那一般民眾買槍的資格限制又是如何呢?老實說,泰國的管制也十分鬆散。
4月習近平「國是訪問」日本一行,除了兩人握手的歷史畫面好看之外,也將進一步促使中日商界也將廣泛互動,具體的內容雖未公布,但是指標性的「經團連」必將會彙集日企所需,對中展開商務談判,想方設法加深日企在中國的基盤與利益,著眼於疫情結束後的經濟重整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這次的「防疫政治學」,日本國民似乎不太領情,內閣支持度在2月大跌8.3%,創下2018年3月以來最大跌幅,還有日本律師投書媒體要安倍下台,台灣也有網友、新聞媒體捕刀,大聲慶賀防疫狂勝日本,但這個傳統的「公衛模範生」真的變成傳染病大國嗎?日本政府到底是錯在哪裡? 外界指控「放縱中國」和「官僚誤國」,實際上是如此嗎? 若以2月18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數據來看,總感染案例為615人,其中542人為鑽石公主號上的案例(其中日本人占247人),相較起來,從中國入境的感染案例為12人,不到總感染人數的2%。
Photo Credit: AP / 達志影像 正常的政府不會第一時間鎖國,因為防疫不是「唯一」考量 細究日本民眾的反應,鑽石公主號檢疫過慢,釀成「小武漢」的社區群聚感染,日媒批評「水際対策」(將病毒隔離於海外)已無意義,更使人們忽略本土感染的危害,官員在第一時間不夠積極,在人民恐慌時沒有即時拿出對策,不夠及時體察、回應民意,應是最主要的原因。當台灣官員端出「國籍論」,將防疫劃上「固有疆域」,背後犧牲了哪些人的權益,讓哪些潛在患者繼續暴露在高風險之中,這些是純粹政治考量,還是專業評斷,恐怕在「防疫贏日本」的喜悅之中,也該靜下心來檢討。出入境方面,去年訪日陸客總數959.4萬人,若加入230萬的香港旅客,對比日本一年約3000萬的訪客數,全年每3人訪日者就有1人來自廣義的中國,消費額度也超過全體旅客的3成,對於2020想拼4000萬旅客的安倍政府,漸進加強檢驗措施,將疫情陷縮在可能範圍內,比起極端手段限制中客入境,更像是合理的決策。這與民眾的真實感受確實存在著差距,不過日本公務體系的決策,向來不是參考網路風向或「鄉民的正義」,這究竟是防疫不夠即時,還是官員決策佐證的不同,尚有待時間的驗證。Photo Credit: AP / 達志影像 安倍政權肩負東京奧運成敗,新冠肺炎在日本政府的控制之下,目前的爭議還僅留在單一事件的危機處理,假若日本全面禁止中國旅客入境,對於經濟的損失可能比台灣想像的還要大。
併發重症的可能性為5%,致死率2%,致命程度不及SARS及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,而日本政府似乎未將WHO意見與本國公衛體系進行盤整,僅將WHO的衛教資訊照單全收,造成曾經「聽話」的日本在抗煞及伊波拉病毒都過關,這次安倍防疫卻破功的一大因素,也是本土防疫與跨域治理上調整的難題。例如各界檢討集中在安倍過於屈就中國,為保「習安會」及東京奧運而不願驟然禁止中國旅客入境,批評誠然是常情,但把複雜決策過程、場域、制度差異,直接簡化為對單一個人的好惡——把習近平等於中國、法國當成馬克宏,安倍看成全日本,這樣除了降低認知所需的成本之外,並無法拉進與事實的差距。在尼泊爾西部,當地人因為相信印度教習俗「朝泊蒂」(chhaupadi 或 chaupadi),認為經期中的女性非常不潔,如果碰到作物就會枯萎,碰到水就會乾,如果待在家裡,老虎會來、房子會失火、一家之主會生病。
這項判決成為印度性別平權運動的里程碑,但同時也引起不少保守派的怒火。儘管我們可能享受現代化教育與醫療資源,但是從買衛生棉店家附送的牛皮紙袋,以及有意無意間開的月經笑話,背後的禁忌心態都呼之欲出。到了現在,雖然醫學發達、資訊流通快速,已經提升了大眾對月經的瞭解,但直至2020的今天,不論第一世界或第三世界,都還是有經期羞恥與歧視的事件。除了影片開頭提到,大部分地區都有不能直接說出月經的社會壓力之外,在大眾媒體中,關於生理期的描繪往往和現實不符,例如衛生棉廣告中的女主角通常不會強調經痛或是長生理痘的花臉,示範產品吸收力的時候,也往往用「藍色液體」代替經血。
不隔離就會火燒厝,尼泊爾的「月經小屋」先從比較極端的案例講起。他們認為每座神廟都應該有權規定自己的儀式,法院忽視了宗教傳統與人民的信仰自由。
Photo Credit: Reuters/達志影像澳洲廣告遭投訴,染紅衛生棉錯了嗎?其實月經污名化並不限於開發中國家。Photo Credit: AP/達志影像但這個合法的規定,歷經民眾長達12年的請願之後,到了2018年,遭到印度最高法院宣告違憲,廟方必須開放所有女性進入參拜。到了去年年底,印度最高法院因為收到超過60件訴願,決定重新審理之前的判決,甚至有可能對其他宗教場所禁止婦女進入的案子,一併做出一體適用的決定。為了導正陋習,各地政府開始推動更嚴格的做法,例如要求拆除月經小屋,才能領取政府發放的民生補給品。
過去,因為錯誤的資訊與迷思,讓月經變成日常禁忌。在台灣,女生生理期來的時候常常難以啟齒,所以從古至今有很多代名詞,例如大姨媽、好朋友、MC等,但你知道嗎?其實不只台灣,2016年一份問卷調查,範圍涵蓋全球190個國家,結果發現世界上的生理期代名詞有5千種以上,在德國有人會改稱為「草莓週」、在法國有人會說這個禮拜「英軍登陸」、在南非有「阿嬤在塞車」的說法,日本也有女生叫它「黑船來襲」。尼泊爾最高法院在2005年宣布朝泊蒂習俗違法,2018年正式被列為犯罪行為,但近兩年來,遵守習俗的女性還是很多,偶爾也會傳出死亡意外。文:劉冠伶《國際大風吹》用生動影音帶你穿越國界,每週探討一個最有意思的國際話題。
於是在判決後的第一場法會前,就有上千人走上街頭,包括不少女性,直接站在路中間,檢查前往神廟的車輛當中有沒有女性,要把她們全數擋下,現場還一度發生暴力衝突。不過到現在2020年2月,最終判決還沒有出爐。
業者也強調這是為了打破過去媒體對月經的錯誤描述,以及隨之而生的月經禁忌。換句話說,立法容易,改變心態和習俗就沒那麼簡單。
對了,你可能不知道,在歐美各國有一種所謂「粉紅稅」的現象,意思是衛生棉或棉條等產品會被課過多的增值稅或消費稅。印度西南部的沙巴瑞瑪拉神廟,每年都會有4千到5千萬信徒朝聖,是全世界前幾大的宗教聖地,但因為裡面供奉的男神奉行禁慾、獨身,廟方從1972年以來,一向規定10到50歲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不得進入,否則會破壞裡面的靈性與氣場。總之,超過9萬份問卷中,有78%的受訪女性同意,講生理期必須用委婉的說法代替。而未來大概需要更多時間的對話,才能讓大姨媽大方地以本名行走江湖。2019年,有一家澳洲的衛生棉試圖挑戰禁忌,用血紅色的液體示範產品吸收力,並在影片最後反問「為什麼不能展示經血?」結果廣告一出引發不少討論,但澳洲的廣告監管單位也湧入超過600起的投訴,表示廣告內容噁心、不適合小孩觀看,不過最後全都遭到駁回,因為監管單位認為廠商只是真實描繪經血,並沒有違反規定。像2月11號,印度就有一所印度教保守派管理的女子大學,質疑68名女學生違反生理期的相關校規,要求她們一個一個在廁所脫褲讓女老師檢查。
誇張的行徑,在印度國內外都引發踐踏女權的批評。也有地方政府從精神信仰出發,興建大型廟宇,讓居民把自家供奉的神請進廟裡,解決經期婦女待在家中會冒犯神明的疑慮。
去年有人故意推出「棉條書」,就是一本裝了15個棉條的書,來諷刺不合理的稅法,結果在今年1月,德國政府終於把女性衛生用品的增值稅,調降到正常水準了。雖然部分居民已經開始配合改變傳統,但還是有婦女因為違反習俗而感到不安。
但這些地區多半比較貧窮偏僻,月經小屋的環境就相對惡劣,每年都有女性在隔離期間,因為生火取暖而窒息,或是遭到毒蛇咬死的悲劇。所以女性只要生理期來,不分年齡,都必須隔離在一小間獨立的「月經小屋」,有些女性甚至只能跟家畜一起睡在牛棚。
Photo Credit: 達志影像/Reuters獨自生活一週,好像沒什麼大不了,而且相信這個習俗的女性都是自願接受「隔離」,不希望造成家裡的困擾文:劉冠伶《國際大風吹》用生動影音帶你穿越國界,每週探討一個最有意思的國際話題。Photo Credit: 達志影像/Reuters獨自生活一週,好像沒什麼大不了,而且相信這個習俗的女性都是自願接受「隔離」,不希望造成家裡的困擾。為了導正陋習,各地政府開始推動更嚴格的做法,例如要求拆除月經小屋,才能領取政府發放的民生補給品。
雖然部分居民已經開始配合改變傳統,但還是有婦女因為違反習俗而感到不安。對了,你可能不知道,在歐美各國有一種所謂「粉紅稅」的現象,意思是衛生棉或棉條等產品會被課過多的增值稅或消費稅。
這項判決成為印度性別平權運動的里程碑,但同時也引起不少保守派的怒火。2019年,有一家澳洲的衛生棉試圖挑戰禁忌,用血紅色的液體示範產品吸收力,並在影片最後反問「為什麼不能展示經血?」結果廣告一出引發不少討論,但澳洲的廣告監管單位也湧入超過600起的投訴,表示廣告內容噁心、不適合小孩觀看,不過最後全都遭到駁回,因為監管單位認為廠商只是真實描繪經血,並沒有違反規定。
在尼泊爾西部,當地人因為相信印度教習俗「朝泊蒂」(chhaupadi 或 chaupadi),認為經期中的女性非常不潔,如果碰到作物就會枯萎,碰到水就會乾,如果待在家裡,老虎會來、房子會失火、一家之主會生病。誇張的行徑,在印度國內外都引發踐踏女權的批評。
這種所謂「經期羞恥」,甚至會在部分地區出現極端案例。例如在德國,衛生棉曾經被歸類在奢侈品,要課19%的增值稅,比一般商品的7%高很多,引發當地民眾不滿。到了去年年底,印度最高法院因為收到超過60件訴願,決定重新審理之前的判決,甚至有可能對其他宗教場所禁止婦女進入的案子,一併做出一體適用的決定。也有地方政府從精神信仰出發,興建大型廟宇,讓居民把自家供奉的神請進廟裡,解決經期婦女待在家中會冒犯神明的疑慮。
他們認為每座神廟都應該有權規定自己的儀式,法院忽視了宗教傳統與人民的信仰自由。於是在判決後的第一場法會前,就有上千人走上街頭,包括不少女性,直接站在路中間,檢查前往神廟的車輛當中有沒有女性,要把她們全數擋下,現場還一度發生暴力衝突。
換句話說,立法容易,改變心態和習俗就沒那麼簡單。去年有人故意推出「棉條書」,就是一本裝了15個棉條的書,來諷刺不合理的稅法,結果在今年1月,德國政府終於把女性衛生用品的增值稅,調降到正常水準了。
尼泊爾最高法院在2005年宣布朝泊蒂習俗違法,2018年正式被列為犯罪行為,但近兩年來,遵守習俗的女性還是很多,偶爾也會傳出死亡意外。到了現在,雖然醫學發達、資訊流通快速,已經提升了大眾對月經的瞭解,但直至2020的今天,不論第一世界或第三世界,都還是有經期羞恥與歧視的事件。